变量与常量
约 1661 字大约 6 分钟
2025-04-11
变量
什么是变量?
变量就是初中数学的代数的概念,例如一个简单的方程,x,y都是变量:
y=x2+1
在Java中,变量分为两种:基本类型的变量和引用类型的变量。
我们先讨论基本类型的变量。
在Java中,变量必须先定义后使用,在定义变量的时候,可以给它一个初始值。例如:
int x = 1;
上述语句定义了一个整型int类型的变量,名称为x,初始值为1。
不写初始值,就相当于给它指定了默认值。默认值总是0。
来看一个完整的定义变量,然后打印变量值的例子:
// 定义并打印变量
public class Main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int x = 100; // 定义int类型变量x,并赋予初始值100
System.out.println(x); // 打印该变量的值
}
}
变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重新赋值。例如,对变量x,先赋值100,再赋值200,观察两次打印的结果:
// 重新赋值变量
public class Main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int x = 100; // 定义int类型变量x,并赋予初始值100
System.out.println(x); // 打印该变量的值,观察是否为100
x = 200; // 重新赋值为200
System.out.println(x); // 打印该变量的值,观察是否为200
}
}
注意到第一次定义变量x的时候,需要指定变量类型int,因此使用语句int x = 100;。而第二次重新赋值的时候,变量x已经存在了,不能再重复定义,因此不能指定变量类型int,必须使用语句x = 200;。
变量不但可以重新赋值,还可以赋值给其他变量。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:
// 变量之间的赋值
public class Main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int n = 100; // 定义变量n,同时赋值为100
System.out.println("n = " + n); // 打印n的值
n = 200; // 变量n赋值为200
System.out.println("n = " + n); // 打印n的值
int x = n; // 变量x赋值为n(n的值为200,因此赋值后x的值也是200)
System.out.println("x = " + x); // 打印x的值
x = x + 100; // 变量x赋值为x+100(x的值为200,因此赋值后x的值是200+100=300)
System.out.println("x = " + x); // 打印x的值
System.out.println("n = " + n); // 再次打印n的值,n应该是200还是300?
}
}
我们一行一行地分析代码执行流程:
执行int n = 100;,该语句定义了变量n,同时赋值为100,因此,JVM在内存中为变量n分配一个“存储单元”,填入值100:
执行n = 200;时,JVM把200写入变量n的存储单元,因此,原有的值被覆盖,现在n的值为200:
执行int x = n;时,定义了一个新的变量x,同时对x赋值,因此,JVM需要新分配一个存储单元给变量x,并写入和变量n一样的值,结果是变量x的值也变为200:
执行x = x + 100;时,JVM首先计算等式右边的值x + 100,结果为300(因为此刻x的值为200),然后,将结果300写入x的存储单元,因此,变量x最终的值变为300:
可见,变量可以反复赋值。注意,等号=是赋值语句,不是数学意义上的相等,否则无法解释x = x + 100。
常量
定义变量的时候,如果加上final修饰符,这个变量就变成了常量:
final double PI = 3.14; // PI是一个常量
double r = 5.0;
double area = PI * r * r;
PI = 300; // compile error!
常量在定义时进行初始化后就不可再次赋值,再次赋值会导致编译错误。
常量的作用是用有意义的变量名来避免魔术数字(Magic number),例如,不要在代码中到处写3.14,而是定义一个常量。如果将来需要提高计算精度,我们只需要在常量的定义处修改,例如,改成3.1416,而不必在所有地方替换3.14。
为了和变量区分开来,根据习惯,常量名通常全部大写。
var关键字
有些时候,类型的名字太长,写起来比较麻烦。例如:
StringBuilder sb = new StringBuilder();
这个时候,如果想省略变量类型,可以使用var关键字:
var sb = new StringBuilder();
编译器会根据赋值语句自动推断出变量sb的类型是StringBuilder。对编译器来说,语句:
var sb = new StringBuilder();
实际上会自动变成:
StringBuilder sb = new StringBuilder();
因此,使用var定义变量,仅仅是少写了变量类型而已。
变量的作用范围
在Java中,多行语句用{ ... }括起来。很多控制语句,例如条件判断和循环,都以{ ... }作为它们自身的范围,例如:
if (...) { // if开始
...
while (...) { // while 开始
...
if (...) { // if开始
...
} // if结束
...
} // while结束
...
} // if结束
只要正确地嵌套这些{ ... },编译器就能识别出语句块的开始和结束。而在语句块中定义的变量,它有一个作用域,就是从定义处开始,到语句块结束。超出了作用域引用这些变量,编译器会报错。举个例子:
{
...
int i = 0; // 变量i从这里开始定义
...
{
...
int x = 1; // 变量x从这里开始定义
...
{
...
String s = "hello"; // 变量s从这里开始定义
...
} // 变量s作用域到此结束
...
// 注意,这是一个新的变量s,它和上面的变量同名,
// 但是因为作用域不同,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变量:
String s = "hi";
...
} // 变量x和s作用域到此结束
...
} // 变量i作用域到此结束
定义变量时,要遵循作用域最小化原则,尽量将变量定义在尽可能小的作用域,并且,不要重复使用变量名。
小结
Java提供了两种变量类型: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,后面的数据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将有所介绍。
基本类型包括整型,浮点型,布尔型,字符型。
引用类型包括类,接口,数组,字符串,枚举,注解。
变量可重新赋值,等号是赋值语句,不是数学意义的等号。
常量在初始化后不可重新赋值,使用常量便于理解程序意图。